第2446章
接下來推進立法,明正典刑等事項,自有各部堂跟進,鎮國公府自然也會跟進,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陸皇後和薛雙雙就不去操心了。
三月冰河解凍,全國進入春耕。
曲轅犁和稻床開始全面推廣,投入春耕大生産。
之前大量制作出來的曲轅犁,下發到各地百姓手裡,節約大量人力,生産效率得到幅提高。
北疆來的官員,以及建設兵團的官兵們,經過北疆這幾年的大生産,對于春耕農事這一塊,已經十分熟練,陸皇後把他們派往各地,督導春耕。
不管任何時候,吃飯始終是大事,隻要讓老百姓吃飽飯,不餓肚子,才能談其他。
除了以往的傳統作物,像玉米,土豆,紅薯這些高産的家作物,也向全國推廣。
根據地域、氣候、土壤質地,季節變化,深耕廣種,提高糧食産量和儲備,減低糧食缺口,盡可能的做到,讓每一個大昭國的百姓都不會餓死。
除了春耕之外,陸皇後還為接下來的雨季做準備,大昭國幅員遼闊,地域南北跨度大,南方地區,每年汛期都會出現水災,淹沒大面積良田,洪水過處,還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給百姓造成嚴重災害。
往年舊朝的時候,皇帝昏庸無道,都把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裡,南方的百姓靠天過日子,但凡遇上災年,就隻能聽天由命。
運氣好的,從大災中撿回一條命,成為流民四處逃難,運氣不好的,就直接葬身于水災之中,江南的水患是年年治年年災。
河堤越做越高,百姓受災卻越來越嚴重。
如今新朝成立,自然要提前預防。
雖然防汛救災,修堤建壩這種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提前着手早做準備,總比什麼都不做的強。
何況這幾年在北疆的時候,北疆建設兵團,對于修堤築壩很有經驗,對于南方的防汛抗災工作,有很大的經驗可以借鑒。
滿朝文武忽然發現,他們大昭國帝後之間的權力分布有點奇怪。
雖然從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是帝後共同管理朝政,但是現在看來,在實際處理調整的過程當中,事關國計民生的這一塊事情,全部都是陸皇後在處理,福元帝幾乎不發表意見。
福元帝本人每天所處理的,隻是關于軍政方面的任務,各個駐邊軍隊之間的換防,京城駐軍的訓練,人員調動,軍隊建設,這些方面的問題。
可這些問題,隻要是個兵馬大元帥,就可以解決處理了,福元帝身為大昭國的開國皇帝,隻處理這些事情,頗有些大材小用的味道,讓一些曾在北疆起就跟着他的大臣十分着急,生怕他大權旁落,以後就少了帝王威儀。
畢竟在和平年代,國計民生才是頭等大事。
隻是福元帝本人對此不以為意,而且帝後雙方在正事上配合默契,所推出的政令,快速有效,底下的人倒也不好多說什麼。
隻是,如果說,陸皇後的所作所為,這些大臣心裡雖然有異議,卻因為陸皇後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以及和福元帝共同管理朝政的行為,合情合理合法,讓他們找不到反對的地方。
那麼,對于薛雙雙這個太子妃的行事,滿朝文武就不是那麼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