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遊戲公司?這分明是科技巨頭

第951章 南天門計劃啟動

  

  接下來的幾天裡,《SwordImmortal》在全球市場不斷地創造出喜人的成績。

  票房不斷地上升,到最後穩穩地佔據聖誕檔的第二。

  第一名,是一部動作大片的續作。

  以《SwordImmortal》現在的粉絲基礎,暫時還無法與第一名相比。

  不過一個在檔期前被認為是非主流題材,導演與演員的名氣都很小的情況下,這部電影可以拿下這樣的成績已經十分不錯了。

  不論是陳騰,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都對這部電影的成績非常滿意。

  這部電影男主角的演員,更是一躍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新星。

  在肉眼可見未來還有好幾部電影要拍的情況下,這位演員也樂壞了。

  電影熱度高居不下。

  等到熱度慢慢退散之後,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也還在。

  所有看過這部電影或是聽過這部電影的人,都對這部電影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注意著文化領域輸出的同時,騰達在科技領域的發展也沒有落下。

  根據月球上第一個可控核聚變堆的輸出功率,騰達的科研團隊已經規劃好了接下來的發展路線。

  微型可控核聚變肯定是重中之重。

  還沒完全研究出來呢,就有人根據微型可控核聚變電池為能源,設計了在月球上飛行的「飛車」。

  顧名思義,就是不用輪子在地上開,可以在天上飛的那種車子。

  當然,也有人管他叫做「極小型單雙人宇宙飛船」。

  就是隻容納一兩個人的宇宙飛船。

  還有人根據微型可控核聚變電池,設計了一套搭載各種常規非常規的單兵作戰機甲。

  更有人根據這個微型可控核聚變電池,設計了一個可以容納千人甚至萬人的宇宙飛船,比海上的遊輪還要更大。

  各種各樣看上去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全都在他們的腦海當中。

  可控核聚變對於能量的轉換實在是太誇張了。

  陳騰曾經第一次接觸到可控核聚變時,也被可控核聚變的效率給嚇了一跳。

  很多人都知道可控核聚變效率高,卻不知道可控核聚變的效率到底有多高。

  就1kg的煤炭做例子,一般認為1kg的煤炭完全燃燒之後產生的熱量約為7000大卡。

  假設不考慮能量的損耗,將著1kg煤炭完全燃燒之後的熱量轉化為電,大約能發8度電。

  不算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那麼可控核聚變的效率是多少呢?

  這就要提到一個大名鼎鼎的方程——質能轉換方程。

  E=mc^2。

  其中E是指能量,單位為焦耳。

  m是指物體的質量,單位為千克。

  c指的是光速,單位為米每秒。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就是質能轉換,將物體的質量轉化為能量。

  1kg的燃料如果採用質能轉換,能產生多少的能量呢?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學題,結果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

  J。

  9後面足足有16個0。

  換算成「度」這個常用的單位,是250萬億度電。

  也就是說用質能轉換的方式利用能源,效率是直接燃燒的幾十萬億倍。

  當然,騰達現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不夠發達。

  轉換率僅為0.7%左右。

  也就是說1kg的氘和氦3,能夠產生的能量約為1.75萬億度電。

  而在2010年左右,華國全國一整年的用電量也才4萬億度電左右。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家拼了命地想要發展可控核聚變。

  因為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至寶。

  是一個可以讓無數人動容的關鍵科技樹。

  哪怕是幾毫克的燃料,可以提供的能量也遠超現在其他方式對於能源的利用。

  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的能量利用效率。

  所以在可控核聚變實現之後,月球上的發展才能這麼迅速。

  藍星與月球上的科學家們,才會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

  有了奇思妙想,當然也要付諸實踐。

  現在,月球上已經正式啟動了當初陳騰和魏東智聊過的南天門計劃。

  從設想正式列入計劃的產品,一共有三種。

  一是以移民、星際旅行為目的的宇宙飛船。

  暫時用於藍星與月球之間的轉移。

  要知道之前的時候,一個載人航天飛船最多能載不到十個人。

  想要送大量的人上去,就得發送大量的載人航天飛船。

  通過堆數量的方式,增加航天員上天的數量。

  現在他們打算研發真正意義上的宇宙飛船。

  不管來多少人,一艘飛船就夠了。

  二是以護衛宇宙飛船為目的的太空戰艦。

  太空戰艦搭載各種各樣形式的武器,假設在宇宙中遇到危險可以及時地進行反擊。

  至於宇宙中會遇到什麼危險……

  其實他們確實想不出來會遇到什麼危險。

  但是武器肯定還是要研發一下的。

  武備鬆弛可不是一個好習慣。

  絕不能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之後,就放棄對於武器的研發。

  更何況這種武器的研發並非沒有其他的應用場景。

  未來前往其他星球,對其他星球進行開發一定是闆上釘釘的事情。

  在其他星球上遇到一些難以開鑿的礦產時,可以用破壞力較大的武器強行開鑿帶走。

  同時,這個太空戰艦不僅僅可以在宇宙之間戰鬥。

  還可以直接在星球之中戰鬥。

  可以說是直接超脫常規戰機的超級戰鬥機。

  第三,則是單兵作戰的外骨骼機甲。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單兵作戰的外骨骼機甲在其他方面的技術其實已經非常成熟了。

  唯獨在能源這一塊始終還欠缺一些。

  現在可控核聚變也實現了,是時候讓外骨骼機甲脫胎換骨了。

  穿上外骨骼機甲之後可以用於作戰,也可以用於各種特殊環境的工作。

  這三種產品的體型依次從大到小,難度卻剛好相反。

  體型越大的裝備,留給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空間就越大。

  對於可控核聚變小型化的要求就更低。

  馮尚等人還想過一種極端的情況。

  假設可控核聚變的小型化就是無法成功,他們乾脆直接造一個超級大的宇宙飛船,將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給搬上去。

  隻要相對於宇宙飛船這個龐然大物來說是小的,那怎麼不算是一種另類的小型反應堆呢?

  不過陳騰覺得這種極端的情況也不會出現。

  隨著一個個的問題被突破,可控核聚變的小型化隻是時間問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