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實驗開始,全球直播
生態圈實驗,全球直播第一天。
無數人在直播間裡翹首以盼,準備看看追月計劃的這次生態圈實驗到底準備得怎麼樣。
陳騰坐在生態圈實驗的中控室裡,通過一些高清的攝像頭觀看生態圈實驗。
他的面前擺放著一個巨大的屏幕,和上百個平闆大小的屏幕。
第一天的直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次的直播,又是展示實力的絕佳機會。
小人畏威不畏德,隻有展現出真正的科技力量來,他們才會變得老實。
直播間的右上角,有著一欄小小的數據。
溫度、濕度……還有一些更詳細的數據可以點開來查看。
每一項數據,都是模擬月球上的真實環境。
甚至於他們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為了模擬月球上的重力環境定製的。
生態圈當中的地貌,同樣是根據月壤成分模擬出來的。
可以說是儘可能做到了完全的還原。
這灰色又坑坑窪窪的環境,猶如電影中的場景完全出乎直播間的觀眾們的意料。
【這真的是生態圈實驗嗎?我怎麼感覺周圍就是月球呢?】
【連月球的環境都模擬啊,我還以為單純的做個實驗呢!】
【太像了,和我心目中的月球一模一樣。】
【今天把直播間的標題換成月球直播,我想我會相信,和上次太陰一號在月球上的短期直播看起來一模一樣啊。】
【連擡頭看太空的感覺也都一模一樣。】
【真是不知道花了多少錢,才模擬了這樣的一個場景。】
【以後拍月球相關的電影,可以直接向追月公司取材了。】
這個時候,直播間的鏡頭切換,切換到了落在模擬月球的載人飛船上。
當然,這個載人飛船不論是外形還是內部構造都完全不擬真,完全是個空殼子。
隻有在大小上,和真的載人飛船是一樣的。
該保密的時候還是要保密的。
載人飛船上,穿著笨重宇航服的宋朗等人從飛船上走了出來。
他們的身後,還有兩架無人機飛出來跟隨著。
這是為了方便直播。
在無人機飛出來之後,還有兩隻機器狗出現在他們的身後。
「我們預設真正載人登月的時候,已經有一批批機器人在熔洞穴底下建立臨時基地了,這兩隻機器狗,就是用來建立溶洞穴的。」
田鏡山向陳騰解釋道。
同時,這些字也出現在了直播界面上向正在收看直播的觀眾們解釋。
兩隻機器狗在形象上是狗,功能上也和現實世界中的狗很像。
在志願者的操控下,兩隻機器狗很快在地上開始挖坑,朝著這場實驗的人造熔洞穴挖去。
8名志願者同樣在忙碌其他的事情。
他們開始將載人飛船當中的東西搬運出來,並且開始組裝。
有水循環的裝置,有供暖的裝置,都是一些保障他們生命的東西。
這個樣子,不僅讓直播間的觀眾們想起了一個十分經典的節目。
【我看他們這個樣子,怎麼看上去這麼像是荒野求生呢?】
【的確很像,來到一個地方,利用提前帶過來的物資開始搭建據點生存下去。】
【不過他們的任務更重一點,還要完成一些科研任務。】
【水的問題我看他們似乎有辦法解決,不過他們吃什麼?食物呢?】
【實驗為期180天,他們的食物儲備不可能有180天的份量吧?】
【不知道他們帶的食物儲備是多久的。】
食物與水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十分清楚。
這是一個生命想要存活下去最基本的保障。
水循環的裝置宋朗等人帶來了。
姑且就當是擁有充足的水源。
可是食物呢?
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人能知道。
等到機器狗打洞打到下面的人造熔洞穴之後,宋朗等人就帶著組裝好的裝置進入到了人造熔洞穴當中。
說是熔洞穴,但其實裡面的空間還是很大很寬敞的。
容納8個人的生存空間,簡直是綽綽有餘。
這空間的大小,也讓一部分正在觀看直播的網友們產生了質疑。
【真的有這麼大的熔洞穴嗎?】
【這空間看上去很大啊,感覺難度一下子降低了很多。】
【畢竟隻是實驗,不可能給他們太差的環境。】
【太陰系列探測器的目的不就是搞清楚月球上面的具體情況嗎?搞清楚大概哪裡有空間大一些的溶洞穴然後再把人送到附近,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也是,不過在月球的環境下就算有這麼大的地方,他們也隻是解決了最基本的問題之一,還有好多問題沒有解決呢!】
【不知道他們接下來到底準備吃什麼。】
直到宋朗等人從載人航天飛船當中拿出他們十分熟悉的土豆之後,他們這才有些明白。
不過隨之而來的,又是一片質疑。
【這麼點土豆,完全不夠180天吃的吧?】
【還不如帶點種子用來種呢!】
【就是啊,我還以為會帶壓縮餅乾這些東西作為食物,怎麼會是土豆啊?】
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壓縮餅乾才是執行這種任務食物短缺時,用來應急的最佳食物。
不過很快就有人在彈幕中解答。
【其實……土豆一般都是用塊莖種植的,說人話就是用土豆種土豆。】
【土豆雖然有種子,但是一般我們種土豆都不用種子來種。】
彷彿是為了印證彈幕中的說法,宋朗等人立刻就開始用帶來的土豆在熔洞穴中開始種起來。
「一般情況下,土豆種下之後大概需要70-120天,也就是2個月到4個月的時間。」
田鏡山簡單地和陳騰科普了下:
「而經過我們改良育種的土豆,種植周期大大地縮短。
「隻需要原來一半的時間就能收穫,不過更適合在月球的環境。
「缺點就是這土豆成長需要的營養物質一點也不少,甚至於個頭更小,口感更差。
「不過我們現在也正在不斷地改良品種,等正式上天的時候,這個品種會更適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