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研發投入
作為一個電商行業相關的資深從業人員。
卡爾森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和眼光,判斷出未來騰達電商極有可能取代阿瑪遜的位置。
進而產生了跳槽的想法。
在互聯網上,一些非電商行業相關的外行,也根據自己體驗做出了同樣的判斷。
因為騰達無人機帶來的效率上的提升,實在是太誇張了。
「上午下單,晚上就送到了。」
「我更快一點,下午就送到了!」
「第一次體驗如此高效的送貨效率,科技果然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我現在唯一擔心的事情,就是未來會不會發生智械危機。」
「之前一些公司搞人工智慧的時候我還不屑一顧,覺得這些東西對我們的生活毫無幫助,沒想到這台無人機上搭載的人工智慧效果這麼好,有不懂的都可以問。」
「騰達應該是世界上對科研投入最大的公司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科研上的投入能夠和騰達相比。」
「騰達才是未來的希望啊!阿瑪遜賺了這麼多的錢,都沒搞出像樣的成果來。」
「現在是阿瑪遜的,未來是騰達的,我隻希望屬於騰達的未來能快點到來。」
至於之前各大新聞媒體發的,關於無人機的擔憂也並沒有發生。
尤其是最讓人恐慌的無人機墜落事件。
在騰達無人機正式運營之前,無人機墜落是最受擔憂的一件事情。
畢竟無人機會在城市的上方飛行。
要是真的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墜落下來砸到人,那就太可怕了。
這無人機和快遞的重量,加上墜落的高度。
足以將一個人給砸死。
就算不死,也足以砸成一個腦震蕩。
誰都不希望自己走在路上,會突然有東西砸下來。
但是這種令人恐慌的事情,在這段時間裡一次都沒有發生。
雖然在較為惡劣的天氣下,騰達的無人機也無法保證正常的工作。
不過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惡劣天氣下,不讓無人機運輸快遞不就行了嗎?
畢竟狂風暴雨的日子裡,指望無人機能夠將快遞安全又迅速地送到一個人的手上,也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
這都是大家能理解的。
還有之前被人所擔憂的黑客攻擊,也並沒有出現。
有著華國這個大靠山,再加上自身的鈔能力。
騰達在信息安全技術上完全做到了極緻。
騰達電商相關的資料庫雖然確實遭到了大大小小幾十次的攻擊。
不過這些攻擊,都沒有對騰達的無人機造成任何的影響。
騰達無人機該如何工作,還是如何工作。
幾天下來,沒有出任何的毛病。
這又讓許多原本處於觀望狀態,對騰達無人機有些不信任的消費者,逐漸又有了對這個無人機的信任。
「這個無人機的技術……好像還挺成熟哈?」
「騰達真不愧是最擅長商業化的公司,其他的公司將一些新興技術用於商業化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騰達完全沒有。」
「是啊!好像產品和技術剛剛從實驗室出來,就是最成熟的狀態了。」
「原本還覺得有些麻煩,用了一次之後這個速度是真的喜歡。」
在用過一次之後,許多人都忍不住向身邊的人推薦騰達電商,用騰達電商來購物。
尤其是一些小件的貨物。
騰達送貨上門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其他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自然願意選擇一個配送速度更快的平台。
在哪買不是買呢?
這一場,騰達短暫地佔據了上風。
而有句詩說得好。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既然短暫地佔據了上風,那就得想辦法把目前所佔據的上風給擴大。
於是很快,騰達小小地披露了一下騰達電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
20億鷹元。
這是一個很大的研發投入了。
畢竟騰達電商隻是騰達眾多部門當中的一個。
不過與騰達研發投入一起被披露的,還有阿瑪遜的研發投入。
普通人也許不知道。
阿瑪遜其實是一個非常注重研發投入的科技巨頭。
是的,科技巨頭。
每年阿瑪遜對於研發的投入,都在百億以上。
單位,是鷹元。
如果原本2023年時間線上,有網友好奇全球研發投入最高的公司到底是誰。
那麼得到的答案可能會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2023這一年,阿瑪遜的研發投入超過800億。
單位,還是鷹元。
那麼可能就有人好奇,既然阿瑪遜在研發上投入了這麼多,阿瑪遜到底有什麼成果呢?
答案是雲計算。
雲計算是分散式計算的一種,在計算機領域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但是別忘了一件事情。
普通人對於阿瑪遜的這個成果,是沒有感知的。
想要讓普通人感知到科技的進步,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出實實在在的產品出來,讓用戶和消費者感知到這個技術的強大。
比如騰達的無人機、人工智慧、手機……
消費者能實實在在地感知到科技的進步,看到騰達的研發確實有所投入。
但是雲計算距離普通人太遙遠了。
他們根本感知不到這個雲計算強大在哪裡。
於是,他們阿瑪遜提出了一個質疑。
每年這麼多的投入,到底到哪裡了?
這些錢到底是真的投入到了研發之中。
還是被一部分人,以研發投入的名義給拿走了?
這個質疑站在阿瑪遜的角度很沒道理。
因為他們確確實實有花錢投入到研發當中,還有了不少的成果。
但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
看不到成果那就是沒有。
在一片對阿瑪遜的質疑聲中。
又一個全新的論調出現。
「騰達才是最有希望的科技公司,真正值得所有人尊重的科技公司!」
「我們在阿瑪遜消費,阿瑪遜的市值會上升;我們在騰達電商消費,騰達會帶給我們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在短視頻平台的推波助瀾下,這個論調如同野草一般瘋狂地生長著。
很快,就在全球互聯網上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