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遊戲公司?這分明是科技巨頭

第870章 藍星科學技術獎的熱度

  

  「說實話,目前我們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難題。不知道陳總對於量子計算機的原理了解多少?「」

  「基本上都了解。」

  德斯曼點點頭。

  陳騰懂得多那就不需要從頭開始解釋了。

  「我們都知道量子效應會在超低溫等眾多特殊條件之下發生,但是想要維持長久的低溫是做不到的,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難點,足夠困住我們很久了。

  「其次是量子比特的數量問題,現在全世界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也就幾十量子比特,但是通用型至少需要幾百萬的量子比特。

  「假設量子比特的增長符合摩爾定律,都需要好幾十年。

  「還有量子演算法的開發、量子糾錯的難點、量子中繼技術的難點……」

  德斯曼先給陳騰總體說了一遍,隨後又細細地講。

  總結起來就哪哪都是難點。

  「如果讓我來預估的話,我預估未來的五到十年內,才會出現第一台通用型量子計算機,但是別指望這台量子計算機能解決多複雜的問題。在具體問題上,都不如光量子計算機。」

  德斯曼擔心陳騰對於量子計算機的期望過高。

  於是潑了一盆冷水下去。

  陳騰對於德斯曼說出來的話不意外。

  量子計算機作為探索微觀世界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確實沒那麼容易被人類所掌握。

  有一句話叫做「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遇到無法解釋的問題,可以強行用量子力學來解釋。

  哪怕這件事情的本質可能和量子力學一點關係都沒有。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

  因為量子力學太神奇也太難了。

  難到大部分人都聽不懂。

  而隻要大家聽不懂,就可以隨意地拿來編排。

  這樣難度的一個東西,確實不容易掌握。

  「五到十年……這個速度還行。」

  如果五到十年後真的能研發出來,剛好也能趕上星際時代高速發展的時期。

  陳騰能接受這個速度。

  見陳騰這麼說,德斯曼也放心了。

  他沒有接觸過陳騰,不知道陳騰私底下是什麼樣子。

  他就擔心陳騰在科研上會過於嚴苛。

  現在看來,倒是不必擔心這個。

  不過這也讓他對一件事情產生了好奇。

  既然陳騰在科研上並沒有那麼嚴苛。

  那麼騰達的科研速度為什麼會這麼快呢?

  ……

  翌日,藍星科學技術獎的結果很快就傳遍了全世界。

  看到羅列出來的一堆得主,全世界各地的網友們都開始觀摩起來。

  觀摩了一陣子之後得出一個結論。

  看不懂。

  諾獎之所以有那麼高的討論度,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們的文學獎。

  文學這一塊吧,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哪怕是上小學的小學生,讀了一本書之後,都能給出自己的觀後感。

  能給出觀後感,意味著可以進行討論。

  就像是高考題目被討論最多的不是數學的最後一道大題,而是語文的最後一道大題——作文。

  普通人自以為看得懂,所以才有討論的空間。

  但是自然科學這一塊,大家普遍都不會自以為看得懂。

  隻有少量的民科,才會覺得能看懂大放厥詞。

  藍星科學技術獎在剛剛傳播的時候,直接碰壁了。

  看都看不懂,這還怎麼討論呀?

  好在騰達對此早有預案。

  一些想要吃這些流量的博主們,在儘力用通俗的語言進行科普。

  科普成果的作用、科普成果的難度。

  這個科普和頒獎前的科普有所不同。

  頒獎前的科普,目的是讓人覺得這些成果很牛逼,以此來提升獎項在大眾心目中的權威性。

  頒獎後的科普,目的是讓普通人也能參與進來討論。

  哪怕什麼都不懂,都能討論。

  就拿德斯曼等人的成果來說。

  三維拓撲超導體這些普通人看不懂。

  可要是說量子計算機的材料,大夥可就不困了。

  不是他們懂材料,而是量子計算機這個東西他們有所了解。

  吊打普通的計算機,能以最快的速度破解密碼……

  諸如此類的傳言很廣泛。

  還有亞爾恩的成果。

  統一四大力大家不懂。

  可要是說這是宇宙的終極,是萬物之理。

  愛因斯坦死之前也一直在研究這個東西,那大家可就來勁了。

  有說統一四大力之後,人類就能開啟修仙時代的。

  也有說統一四大力之後,高數和各種物理公式的複雜程度會大大下降。

  要問對不對,那肯定是錯的。

  但是這討論度就直接上來了。

  想要取代諾獎,討論度肯定是不能少的。

  這樣的討論很快就讓藍星科學技術獎的討論度不斷地升高。

  雖然比不過靈境兩三天就給陳騰帶來600萬的情緒值。

  但是藍星科學技術獎的前三天,也給陳騰帶來了400萬的情緒值。

  大量增長的情緒值,從側面說明了這件事情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的轟動和影響。

  不僅僅是普通的網友們在討論。

  許多專家教授也在討論。

  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

  有支持的,也有不支持的。

  一開始評價的,都是一些不支持的。

  「恭喜這些獲獎的幸運兒,這都能中獎,那買彩票也可以了,從千萬富翁變成億萬富翁不是夢。」

  「小偷想要去藍星科學技術獎的評獎委員會偷點東西,結果卻空手而歸,連評價標準都沒有。」

  「虛假的狂歡,真不錯。」

  好在這些人在網路上也是少部分。

  幾天之後很快就有一些專家教授站出來為藍星科學技術獎說話。

  「藍星科學技術獎的評獎委員會水平還是非常高的,這些成果確實有獲獎的資格。」

  「這絕對不是胡亂評價的獎項,隻要是對這些領域有過了解的都知道,這個頒獎絕對不是瞎頒的。」

  「恭喜這個獎項的得主們,其實多一個獎項並不是壞事,有更多的錢和知名度,也可以倒逼諾獎在評選的時候更加公正。」

  「不管這個藍星科學技術獎的結局如何,能不能擁有諾獎的地位,我們都應該支持這個獎項。」

  這些專家教授的頭銜非常驚人。

  不是全球知名大學的正教授,就是某個前沿科技項目的帶頭人。

  一個個的頭銜,讓那些不認可藍星科學技術獎的人一下子閉上了嘴。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