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就退婚,白蓮花前妻跳腳了

第914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白朮地裡,居然改種玉米。

  這種事情,哪怕連見多識廣的土專家老戴頭,也是目瞪口呆。

  「戴叔,你給分析一下,這究竟是什麼情況?」許近東問道,「曾經有同行這麼幹過嗎?」

  老戴頭摘下眼鏡,拿起布擦拭了一下,眉頭卻是緊鎖:「似乎沒有聽說過,我也不曉得,他們究竟是在幹什麼。」

  「你說你看過我的筆記,而且還不止一遍,那你應該知道,種了一茬白朮以後,五到十年之內,都不宜再種植。」

  「我並沒有聽講,哪個隔年就種玉米的,一個也沒有。」

  許近東點了點頭,說道:「我並不認為,『新天地』那邊,以後不種藥材,改種糧食作物了。」

  「負責這項業務的,是他們的藥材分公司。」

  「並且,土地承包了十年,不可能僅種這麼一茬白朮,那都不是浪費,而是等同於犯罪。」

  「你說的對。」老戴頭頷首,「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他們下了這麼大的本錢,應該是專攻藥材種植的。」

  「按照正常的來講,哪怕他們隻種一茬白朮,然後不靠這個掙錢了,也該種其他的藥材,比如你曾經提過的金銀花這些。」

  「對!」許近東說道,「種植玉米跟種植藥材,完全是兩回事。」

  「按照戴叔的說法,那麼他們現在種玉米,應該隻是一種過渡手段?」

  「按照種種線索判斷,應該是這樣,但是誰也不敢打包票!」老戴頭又說道,「我曾經聽說過,有連作障礙的一些作物,間歇性的改種其他東西,會收到奇效!」

  聞言,許近東似乎抓住了什麼。

  他的神情顯得有些激動。

  「你確定嗎?」許近東追問道。

  「嗬,這個就多了,」老戴頭說道,「我打個比方,棉花就對土壤的養分要求很高,尤其是鉀,你要是連續種植,一茬茬的接著種,土壤的養分容易枯竭。」

  「其實類似的有很多,大豆、玉米、水稻也都是。」

  老戴頭講解的時候,特地選了一些常見的物種來說,免得許近東這個城裡孩子聽不懂。

  「戴叔你接著說。」許近東催促道。

  他豎著耳朵,同時做著記錄,非常認真的樣子。

  老戴頭呵呵一笑,又繼續說道:「我剛才講的這四樣,實際上都有連作障礙,隻不過解決的辦法不盡相同。」

  「第一種辦法,就是選擇抗病蟲害的品種;第二種辦法,就是有針對性的施肥,缺啥補啥,缺鉀就用鉀肥,缺有機肥就用有機肥;第三種辦法,就是常用的輪作,換別的作物來種植。」

  「你來猜一猜,周老闆用的是哪一種辦法。」

  許近東沒有說話,隻是伸出了三根手指頭。

  「那就對了。」老戴頭說道,「所以,你知道了我的判斷,這應該就是周老闆的應對之策。」

  「玉米這種東西,我剛才說過了,其實跟白朮一樣,也是忌連作。不斷的種植,會導緻土壤疲勞,養分流失,影響作物的生長和產量。」

  「這是很多農民朋友都懂的,周老闆是三代貧農,他當然也曉得。或許,這就是以毒攻毒,用白朮和玉米有順序的輪換種植,連作障礙就解除了嘛。」

  許近東聽得茅塞頓開。

  簡直有一種撥開雲霧見太陽的感覺。

  沒錯!八成是這樣了!

  但是,他也不敢完全肯定。

  畢竟,這牽涉得太大。

  保不齊,幾百萬就給整沒了。

  「這事兒,容我再考慮一下。」許近東撓了撓頭,「我覺得,咱們很接近答案了。」

  「隻不過,從前沒有人這麼幹過,沒有得到印證。」

  「所以,我再跟我二爸商量一下。」

  老戴頭點了點頭,也就沒再說話。

  這件事情貌似比較離奇,實際上,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許近東不敢怠慢。

  又落實了一些事情,才再次給許正茂打電話。

  「有結果了?」許正茂開門見山。

  「嗯,我跟老戴頭的分析是這樣……」許近東說道。

  一番解釋下來,許正茂也愣住了。

  有道理啊!

  非常的有道理。

  「有沒有一種可能,咱們把事情想複雜了,」許正茂猜測道,「或許就如同你們所說的那樣,這確實就是解決的辦法。」

  「簡單的辦法,不代表沒有效果。」

  「沒有人試過,不代錶行不通。」

  「對的!我也這麼想!」許近東說道。

  兩人又商量了一陣子。

  如此辦法,價值五百萬的諮詢費嗎?

  當然是值的。

  就目前來講,周春明幾乎是穩穩的掌握了解決辦法。

  恐怕在全國範圍內,都屬於首例。

  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周春明令人驚詫的地方,那可太多了。

  絕不僅僅隻有這一點。

  「那就抄作業!咱們也種玉米!哪怕以後賣不出去,全部分給員工,或者給老鄉拿去餵豬也行。」許正茂說道,「反正咱們也不用急,去年的頭茬白朮,就夠咱們吃一陣子的了,可以撐很久。」

  「嗯!我馬上安排人去落實!」許近東答道。

  之前公司的資金,確實有些緊張。

  但是現如今,隨時可以拋售白朮獲利,資金還翻了好幾倍,壓力就小了許多。

  另一邊。

  一件大事正在新圩鎮發生。

  那就是,按照上面的意思,附近的幾個公社全部解散,合併為鄉。

  實際上,出現這種狀況,在所有人的預料之中。

  因為全國各地,都在落實這件事情。

  去年十月份的時候,就有相關文件出台了,這個時候才解散公社,已經算是晚了一些。

  魯鐵生和韓二斤這些人,都留在新成立的鄉政府裡面。

  魯鐵生是一把手。

  附近的廣大地盤,都叫做新圩鄉。

  這件事情,波及的範圍很大。

  主要是,原先的生產隊全沒了,變成了一個個村。各個社隊企業,也改變成了鄉鎮企業。

  有人激動,也有人落寞。

  甚至還有人反對。

  但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切終究還是要向前推進。

  對於這些事情的發生,周春明很清楚,卻也沒有興趣過問。

  畢竟,這對於他沒什麼影響。

  他主要是在家陪著老婆孩子。

  順帶著,還要盯住自己的生意。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