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隻有一塊小小的方格報道了這起跳樓事件。
宋纓拿起報紙,上面的内容很簡單,當事人徐某在當地的一個商場樓頂跳樓自殺,記者采訪了自殺者的家屬,原因是徐某在一年之内欠下了三十多萬的債務,償還不清又不想連累家人。
跳樓的前一天,徐某和妻子離婚,孩子交給了妻子撫養。
“這人你也能叫上一聲‘學長’,也是我們水木畢業的孩子,今年才三十五,年輕有為!”
“是你張教授的學生。張教授當時花費了不少心思培養他,倒不是往作家的方向培養的。徐賢這孩子,在古詩詞鑒賞和古文字研究方面都非常不錯。當不了作家,當個學者是沒問題的。”
說完,郝教授沒忍住的長歎一口氣。
徐賢當年都準備跟着張教授留校,一邊考研究生一邊研究古文字。哪怕以後不能功成名就飛黃騰達,留校當老師,再進入研究所當個研究員,也不愁生活無憂。
隻可惜,徐賢被趙風華那個老王八蛋看上,非要人家當自己的徒弟。
加上當時趙風華的威望高,名聲高,徐賢驟然被看上,會拒絕不了也不難理解。
“......趙風華這幾年迷上了賭博,賭的還不小。三天兩頭的就往濠江跑,一賭就是半個月。再多的錢也不夠他用的。自己沒錢了,就想方設法的從徒弟那裡撈。”
這下宋纓就都明白了。
趙風華濫賭,最後收不了場。不光把自己一輩子的積蓄賠進去了,還把徒弟也坑了進來。
“他們就不能不給嗎?”宋纓實在是想象不到得要多少錢才會把徐賢逼到自殺。
“那些徒弟多多少少都看出來了趙風華一點本事都沒有,哪怕是懷疑《鄉土》到底是不是趙風華所寫的,他們也沒有證據。可那些人在拜了趙風華為師後,都因為趙風華的人脈獲得過好處。有些因為這些好處得到名利,有的獲得了錢财。”
郝教授對此是真的十分痛心。
他原本隻覺得趙風華把這樣的人脈關系利益往來拉進這個圈子裡已經是非常讓人不喜了。
但也有不少人勸郝教授,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人情社會,這樣的事情就算沒有趙風華也會有其他人。
所以,郝教授等人再不喜也隻能忍着,全當看不見。
可這次一查,郝教授痛心啊!
徐賢當年若是拒絕了趙風華,現在也在研究所或者是學校裡發光發熱。
而不是被逼無奈,最後魂斷街頭。
宋纓聽完也十分唏噓。
徐賢今年才三十五,是八十年代的水木畢業生。
在那個年代,就是國家心尖尖上的人才。
而趙風華的徒弟中,像徐賢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
宋纓想了想,說:“能有一個徐賢,說明還會有第二個。您有什麼打算嗎?”
就算是宋纓不喜趙風華,也不願意見到趙風華再壓迫自己的徒弟。
現在想想,文學獎的時候孫岩特地到宋纓身邊說上這樣一番話,大概也是忍到頭了。
至于為什麼那麼多前輩不找,反倒是找宋纓這麼個年輕人。
十有八九也是因為宋纓的家境不一般,比起其他人,是最不忌憚趙風華的。
最重要的是,宋纓拒絕了趙風華。
“我已經找了幾個老朋友一起把這個情況和幾個領導說了。就算他們管不了趙風華,也會再向上反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