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思禮想法一樣的還有在桌上的所有人!
就連唐果對生意不敏感的人都能看出來,美家超市杵在那裡,就算偶爾有生意,可大部分的生意還是被美家拿走了,這有什麼意思呢?
更不要說桌上的宋家人那都是做過生意的。
“啧......這......”宋輝處理過不少經濟案子,跟着律所的師父也了解過商業競争的幾種方式。
但同行業開在隔壁,而且還明顯不如人家,這種方式他真的聞所未聞。
絞盡腦汁,最後隻吐出三個字,“找死嗎?”
也不是宋輝說話刻薄。
而是王富貴的超市如果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産品或者經營模式,是不可能在美家集團隔壁占到什麼便宜的。
零售業之間的競争也是有的,但鮮少會有以小博大的情況。
後世便利店的盛行,有的時候一條路上能開三四家便利店。
那是因為便利店貨品少,一整條街完全可以承受得了這麼多便利店。
而且便利店和大型綜合超市的受衆還是有些區别的。
不然,便利店為什麼要叫便利店?
它們開在門店,在門口就能看到裡面大緻賣什麼。
從食品到日化用品,四五個貨架加上冷飲櫃和櫃台,就可以把整個店填滿。
想到便利店,宋纓就想到了那些24小時的711。
華國的治安是好的,這點毋庸置疑。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嚴打過之後,雖然做不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但是晚上走在大街上的安全感還是可以的。
加上城區的擴大,這幾年路上也開始安裝攝像頭在路口這些地方,确實是很需要類似711這樣的24小時便利店。
不過,不是現在。
美家集團的步子邁得太大也不是好事,得把眼下的幾個行業都穩紮穩打的做出成績來才行。
對于王富貴的行為,宋家人表示難以理解。
但很想看看王富貴後續能做出什麼來。
在綜合大型超市的這一行業裡,宋思禮還真不怕。
這兩年不是沒有國外的超市品牌想要和美家分一杯羹,但宋思禮先一步開設了超市,而且幾乎遍布全國。
美家超市最開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從小城市一步步走到大城市,然後再擴大規模。
穩定下來之後就直接入駐市中心,周邊地區需要就按照周邊住宅的數量計算需要多大的超市可以飽和。
可以說,美家超市走的就是親民的路線。
加上宋思禮隔三差五的優惠活動和超市買菜的模式,讓不少年輕人和喜歡省錢的中老年人非常心動。
小體量的超市,根本承受不起這樣的優惠活動和頻次。
“再看看,說不定王富貴有那個運氣呢!”宋思禮隻是驚訝王富貴把超市選在自己超市的隔壁,并沒有小看王富貴這個人。
能憑着幾個礦就賺了這麼多錢的人,不是一個完全沒腦子的。
會被算命的騙了,也是當時虧了一大筆錢,整個人都慌了。
當然,有一點宋思禮沒打算說。
也是巧合。
王富貴娶了朱花香之後,确實又賺了一筆錢,這才讓他對算命的說的話堅信不疑。